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上下,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
“不少人对帕金森病的印象可能停留在‘手抖’上。”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苑园介绍,人们对帕金森病的了解多是震颤、肢体僵硬、行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方面的症状,其实多数帕金森病患者还伴有一系列非运动症状,极易被漏诊和误诊,需加强早期识别、尽早干预。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苑园称,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性症状。
▶运动症状
抖。抖即“静止性震颤”,是指手、胳膊、小腿等部位不由自主地抖动。早期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运动,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以及头部。肢体静止时明显,活动时颤抖减轻或停止,这是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主要特征。
僵。僵即“肌肉僵直”,是指肌肉变得紧绷,活动时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眨眼减少,表情呆板,像是戴了一副面具,医学上称为“面具脸”。
慢。手臂不像正常人行走的时候两臂是随意性的对称性的摆动,有一侧手摆动的幅度变小,走路抬腿不利索、不方便,似乎有点粘在地板上的感觉。在早期,这些运动症状可能比较轻微,但是提示可能已经开始发病。
▶非运动性症状
“帕金森病非运动性症状易被忽略,需加强早期识别。”苑园称,非运动性症状往往是在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出现前的5年、10年,甚至20年就开始出现。主要包括嗅觉减退、失眠、便秘以及认知障碍、抑郁、幻觉等。有以上这些非运动性症状的人群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风险人群、高危人群,所谓的风险和高危人群,可能是容易患帕金森病,并不意味着一定患帕金森病。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苑园称,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但90%以上为散发性。帕金森病往往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残疾。虽然目前帕金森病没有办法根治,但是它不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它和肿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如心梗、脑梗)不同,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寿命。
目前的治疗手段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无法治愈帕金森病。但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等措施,可以改善症状,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如果早期使用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可能对减慢疾病进展起到一定作用。由于帕金森病绝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当中,早期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上改善生活质量。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