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成都市口岸物流领域场景创新产品发布会举行,当天共有16家企业的首批26个场景创新产品发布。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清单后发现,冷链物流“无人化”,这一主题开始被成都企业关注并实践。
活动现场
据了解,冷链物流的核心环节,可粗略地分为仓储与配送两个部分。在仓储环节,作为成都的独角兽企业,鲜生活冷链发布了冷链搬运机器人+无人叉车的产品,可在零下18℃环境下持续工作6小时。
而在配送环节,云瞻飞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则专注于从中央厨房到用户手中的末端无人机研发,“目前,我们已在成都青白江区开通了一条约10公里的配送路线。”该公司负责人叶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外,他们设立在成都的实验室正在研发智能电池,专门适配于干线无人机运输,将以“天”为单位的冷链配送时长缩短为以“小时”为单位。
冷链搬运机器人
能在零下18℃持续工作6小时
“我们是专注冷链物流的企业,在冷链仓储环节中,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人工无法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作业。”成都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刘欢表示,通常在低温环境下,持续工作45分钟到1小时后,需要立即暂停工作,离开低温环境做短暂休整,才能保证人员安全。
刘欢表示,但这样也意味着工作进度会受到明显影响。“冷链搬运机器人+无人叉车能够在零下18℃的环境下持续工作6小时,仓储效率也有明显提升。并且该产品还能够将定位精度缩小至3mm级别。”据刘欢介绍,这样的定位精度,已经打破技术壁垒,并且将技术应用成本降低了30%。
据了解,冷链搬运机器人配备了低温激光雷达、低温测距雷达等硬件设施,配备远程操作辅助系统,完成冷链仓库的无人化场景作业。“目前我们的产品已有购买意向的客户,正在加紧推进合作进度。”
刘欢表示,除冷链搬运机器人+无人叉车外,鲜生活冷链还推出了其他4个应用产品,“这些都是在成都的实验场地完成的研发产品。目前我们已经确定新的实验场地,就在成都兴隆湖板块,预计今年上半年搬迁过去,到时新实验场地的研发人员会超过200人。”
成都企业研发无人机智能电池
未来冷链配送时速将达800公里以上
对于生在成都、长在成都的云瞻飞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飞来说,成都承载着他对于无人机行业的无限想象。“一架搭载着几百公斤甚至几千斤海鲜的无人机,从浙江舟山港口垂直起飞,飞行4小时后,直接落在成都青白江区的中央厨房。完成食材分解后,再由无人机直接送到末端用户的手中。也许成都人中午吃的带鱼,在当天上午,还在东海里畅游。”叶飞表示。
据介绍,目前想实现干线长距离无人机飞行,除了需要空域的进一步开放外,技术方面的动力电池研发,同样重要。“我们公司在成都设立有研发实验室,正在研发智能电池。”叶飞解释,所谓智能电池,主要是自动调节混合动力电池,“在起降过程中,使用电能驱动无人机飞行,在平行巡航过程中,则自动切换成油驱动飞行。”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智能电池一旦研发成功,装备到无人机上,能将航速提升到800-900公里/小时,能满足无人机满载1.5吨重量的货物。“等以后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无人机可以在干线飞行了,在相同距离、载重相同的前提下,比普通货运飞机的能耗减少30%以上,同时可以节省下人力成本,并减少传统航空货运方式中的汽车末端配送环节,用无人机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叶飞表示,预计两年后,他提到的智能电池将会在成都研发完成。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将无人机应用到冷链物流方面,能够提升城市居民消费体验和满意度。“首先是提升配送效率,无人机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能够快速直达目的地,缩短配送时间,确保生鲜产品的新鲜度。从城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角度看,无人机可与现有的物流网络相结合,形成更加高效、灵活的冷链物流体系。”
红星新闻记者 胡谦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