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红楼梦》中发人深省的名言,一定要看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8 10:04:01    



1.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出自第二回,贾雨村刚当上林黛玉的老师。林母去世,黛玉正在守制。在古代,守制的意思是亲人去世之后需要守孝三年,只能闭门不出。本来黛玉天生体弱多病,加上母亲不在了,她伤心过度,身体更不好了。所以没法继续上课,老师贾雨村有空闲的时间,他出去漫步,在一座寺庙之前看到了门上的对联。对联就是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从字面意思能看懂大概的含义。


通俗点说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够多了,但对方还不愿意放手,等到后悔了没有出路之时才想回头。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来不及了。言外之意就是说太贪心没有好结果,回到《红楼梦》中,为什么是贾雨村看到了这句话呢。意思很明确,因为他到后面确实也应了这句话。



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出自第五回,贾母等人于宁国府中赏梅之时因贾宝玉要午睡,秦可卿便带他到自己的房中去休息。在房间中贾宝玉看到一幅劝学的画《燃藜图》,然后随之附有对联,即这句话。其意思是洞悉世事也是一门学问,对人情往来很擅长则利于写文章。也就是说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其实,整个《红楼梦》中这一点体现的很多。


例如:贾政的学问很好,此处的学问要另当别论了。他读书很成功,公职工作也干得不错,人情方面也能说得过去,但是呢,除此之外几乎什么都不会。以至于家里的很多事都要贾琏两口子主持,尤其是凤姐王熙凤掌握。再说,凤姐精明干练,能说会道,是个管理能手,但她又大字不识几个,还憋着一点坏心思。还有贾宝玉,偏偏对诗词歌赋、玩乐感兴趣,也对此很擅长,对正经事却不怎么上心。



《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在于反衬,既然这些人无法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总有人可以。那就是宝钗,关于宝钗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分析,后续再论之。


在此,说点题外话,本来想将这句话排在首句。但我认为大部分的人类克服不了的缺陷在于贪,而这又和大家所谓的人品、道德息息相关。总之,品德第一。所以“有馀”句被排在了句首。


3.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此句出自第八十二回,因贾政对儿子宝玉管教很严厉。他要求宝玉多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学经典,好考取功名。于是,宝玉到贾府的私塾里去读书。有一天老师贾代儒要考察宝玉书读得如何了,问了他一些问题,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两人在讨论过程中,贾代儒也有点像贾政一样,勉励宝玉进取,他说了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作为的人基本上不怎么安逸,如果过得很安逸,则不会有什么作为。另外,也可以从字面看:成年人不能为所欲为,如果为所欲为的话,就会抛弃责任,那相当于你不是成年人了。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人常将“都是成年人了”这句话挂在嘴上,你会想起什么呢?


4.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


出自第五十六回,此时贾家衰败的暗线已经体现出来了。之前因为一个混得还不错、办事靠谱利索的下人赖大家里待客,探春等人看到赖大家的花园经营得不错,从中受到了启发。于是探春、平儿、宝钗等人一致认为贾府的园子比赖大家的大多了,如果利用家中干活的仆人将之经营好,不仅可以有所收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双方的自给自足,还能保持园子整洁,又免去了专门掏钱找人兼职维护园子这一支出项目,总之省一点是一点。从这部分内容可以看出贾府的钱其实已经不够花了,所以才要节省。



那么,如此大的一个家族,而且还有世袭的官职,贾政也在朝里当官,家中原本有雄厚的资金,为什么会衰落了呢?其实这和人堕落是一个道理,《红楼梦》全文中都给出了原因。甚至在大结局部分也有点明。


再说探春等人商量妥了,平儿告知凤姐之后,大家开始选贾府内的女仆人,分派园子里的活计。这时候有人毛遂自荐,众人离开后,探春询问宝钗的意见。宝钗说出了这一名句,其意思是人做一件事因为开头侥幸获得利益而干劲十足,但最终不会一直这样的,反而会懈怠;嘴上说得好听的人,其实无非是想得到什么,说白了就是想占便宜。



此句话不仅对我们做事有启发意义,而且也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因为你会明白什么情况下别人是有所图的。


5.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出自第五回,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随警幻仙姑来到薄命司,薄命司是《红楼梦》中虚构的一个仙界机构。大门的匾额两旁有一副对联,就是这句话。春恨秋悲这个词,大家结合全书来看,有个人比较符合。《红楼梦》中心情时好时坏、多愁善感、性格有点小家子气、总掉眼泪的人正是林黛玉。整个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情不定都是自找的,自己花容月貌的,为了谁呢?乍一看,这句话是在劝诫人们不要痴迷于风月之事。但前面已经有线索了,既然春恨秋悲符合黛玉的人设,而这句话又是薄命司的对联。



这个对联也罢,还是第五回中的诸多人物的判词也罢,都是曹公的伏笔,为人物的结局留下的线索。


6.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同样出自《红楼梦》第五回,这句话也是一句判词。纵览全书,哪个人可以机关算尽呢?我认为符合这个条件的有两人:凤姐和宝钗。但宝钗知书达理,品德修养较高,断不会行此事。所以,线索指向一人,凤姐。而就两府的角色而言及判词内容所指,此人自然是王熙凤凤姐。


凤姐是《红楼梦》全书中比较火的一个角色,相当于《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三国演义》的中刘关张兄弟三人,或诸葛亮、曹操等一样让大家特别熟悉的人。因此,大家也知道凤姐的人设:她聪明伶俐,办事精明干练且果决,口才和管理能力出众,有霹雳手段(心比较狠),爱憎分明,东西二府中的大小事务都由她主管,但又比较贪财,好算计。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算计到了自己头上。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以诚待人,不要耍弄小聪明。可能有的人一时半会儿看不穿你心里的小九九,但每个人都是“断案高手”,一次两次眼拙了,三次四次以上呢。对方总能看出个所以然的,那时真的是眼前无路难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