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重塑乡土基因造就繁荣村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6:49:00    

今年春节,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凭借1.8亿元旅游营收冲上热搜。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既无名山大川也无顶流人文景观的小村庄,竟已持续火爆近20年。

数据显示,2024年,袁家村接待游客950万人次,稳居陕西旅游景区榜首,旅游综合收入超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农产品年销售额超5亿元,带动3000余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辐射周边上万名农民实现增收。

从昔日关中旱塬上的农家乐一条街到如今拥有八大板块、10多种业态的乡村文旅综合体,袁家村已成为国内乡村文旅的“顶流IP”,其发展路径不仅是“一群人一条心干成一件事”的励志故事,更是一场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打造强“吸引核”

老油坊的醇香、油炸麻花店前的蜿蜒长队、酒吧街的霓虹招牌……穿过镌刻岁月记忆的牌楼,袁家村康庄老街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袁家村党总支书记郭占武站在老街青石板上,身后“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剧古调高亢。“我们一直围绕村子和村民在做事。”回望创业历程,郭占武感慨道。

20世纪90年代后期,袁家村因产业政策调整陷入发展瓶颈,甚至一度沦为“空心村”。2000年后,各地兴起“农家乐”,但在郭占武看来,那都是“千篇一律,单打独斗,难成气候”。他提出以村为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乡村旅游,营销一种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走进村史馆,一幅18年前的老照片引人注目:烈日下,穿着汗迹斑驳的花色短袖的郭占武,蹲在建设工地上,用石子画地为图,与村民们勾画“未来”。“当时没有专业设计图,更没有如今八街多巷的构想,但理念清晰——以整村为单位,重建并营销一种有旅游价值的乡村生活。”袁家村乡村振兴课题组负责人宰建伟说,与其他地方乡村旅游产业形态和治理方式相比,袁家村最大的特点是农民作主和整村推进。

2007年,袁家村以建设“关中民俗体验地”破题,将消失的农耕记忆转化为文旅资源,复原榨油、酿醋、制作油泼辣子等传统关中农村生活场景以及原生态餐饮,主打原生态和零添加,探索“村景一体、村民参与、三产相融”的乡村文旅模式。

到2012年前后,袁家村年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随即,袁家村迅速推进农家乐民宿提升改造,逐步拓展出酒吧街、书院街、民族风情街等旅游新业态,形成白天+夜晚、老中青人群各得其乐的乡村度假游产业新模式。

2019年,袁家村客流量突破700万人次。

宰建伟将袁家村乡村文旅创新总结为一体两面:即以在地民俗和非遗为表现形式,以乡村生活为核心价值的休闲旅游综合体;同时,既是城市游客的乡土风味体验区,又是当地农民的致富创业平台。

老街口的皮庭非遗手工皮具店内,店主王庭坤边打磨植鞣革边告诉记者:“村里对初创项目十分支持,我入驻6年,在盈利前没交过一分钱房租。”

袁家村村委会副主任王琪表示,好商户都是培育出来的。养商育商,最大限度降低创业初期风险成本,是袁家村扶持农民创业的核心理念。“商户盈利前免收租金,盈利后租金收取也是根据经营状况动态调整,少收或者免收。”王琪说。

筑牢共富基业

下午3点,袁家村厚德麻花店门前,数十米的长队依然不减游客热情。10多年来,这家日销万根麻花、2024年营收超800万元的网红店始终未涨价。记者注意到,店旁墙上的原材料产地、食品安全自誓承诺以及合作社股权结构图清晰可见。店主刘施安表示,各店通过合作社模式实现股份互持,赚的每一分钱都有他人一份,他人赚的每一分钱也都有自己一份,不存在谁眼红谁赚得多,致富共同体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在袁家村,众多类似厚德麻花店这样的网红店背后都有一根由股权编织的“红绳子”——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袁家村粉条制作合作社负责人杨欢介绍,粉条合作社二期提升项目发布后,短短几天吸引1000多人报名,出资额达1.5亿元。根据报名情况,对参股入社的人进行筛选,按照钱少先入、钱多少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的原则进行统筹调整,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这种调节收入分配的方式被称为调节股。此外,通过改革,袁家村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根据项目化作基本股,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持有,量化到户,共享收益。

王琪介绍,目前,全村成立32个股份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结算系统实现透明分配。“通过权益量化、股份互持,实现利益均衡,抱团前行。这样大家都会自觉共同维护袁家村的IP价值,谁也不会做砸招牌的事。”王琪说。

“零投资,当老板;无风险,做生意”。在袁家村,有一个公开的选商公式:先要有一个好良心,再有一门好手艺。18年来,袁家村以村两委班子为核心,精心搭建农民创业平台,让村民自己当老板。村民王创造打工返乡后,在村里支持下办起了“王家土鸡”农家乐,生意红火,年收入达到五六十万元,之后又升级成了精品客栈。通过“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融合发展,袁家村吸引大量周边村民参与生产、服务和投资入股。村民王庭坤自豪地说,去年他入股的五谷丰登项目分红回报达40%。

袁家村还通过协会自治管理商户。民宿协会会长张雷介绍,大宗原材料采购由商户、协会和第三方共同参与,集体议价,既避免内卷,又保护消费者利益。目前,袁家村村民商户先后自主成立了小吃、民宿等8个协会,协会委员都是商户们自己推选出来的义务服务员,村民经营户自己管理自己。

日常管理中,袁家村建立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管理公司+协会”三层治理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实现村务与产业融合。“我们管理层只有七八个人拿工资,其他同规模景区至少有几百人。”王琪说,通过民主集中治理机制和股权利益捆绑机制,既降低了景区运营管理成本,也减少了利益冲突。

品牌效应赋能

“乡村振兴不是颠覆传统,而是让乡土基因焕发新生。”郭占武说,随着“关中印象体验地”“美丽乡村”“农民自觉捍卫食品安全”等品牌深入人心,“袁家村”的金字招牌备受市场青睐。从当初的一家一品到串店成链再到店厂一体,聚业成群,如今,袁家村品牌的手工粉条、菜籽油、老豆腐、醪糟等特色农产品迅速壮大,其中老酸奶等多个项目年均销售额保持在三四千万元。

厚积薄发,袁家村决定进城、出省。2015年8月,首家进城店在西安曲江银泰购物中心开业,仅用9个月时间就收回600万元投资。“袁家村体验店陆续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城市落地开花,目前已开设24家城市体验店。”袁家村进城板块负责人郭洪博说。

2017年7月,袁家村策划运营团队入驻山西忻州古城。两年后正式营业,当年游客接待量突破7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亿元,商户数量增至550户,带动5000余人就业。2024年,忻州古城累计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37%,节假日人流量在山西全省景区中位居前列。目前,袁家村模式已在全国8个省份落地,进城与出省策略极大地激发了品牌活力,品牌拓展让乡土价值异地生根。

“进城品牌店全部由村相关股份合作社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袁家村占股不低于50%。”宰建伟表示,袁家村以农民合作为特征的集体经济充满活力。在这里,集体经济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实际控制人或受托人可以任意支配的,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装在村民腰包里的集体经济。

咸阳市礼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友谊表示,借助袁家村品牌效应,礼泉县开展“一村带十村带百村”行动,先后创建了1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条百里“产业振兴长廊”雏形已成。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要求聚焦产业,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把农民的参与度和受益比例作为衡量乡村文旅成败得失的指标,就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郭占武说。(经济日报记者 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