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桐梓:逐“绿”前行 绘就美丽画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6:35:00    

春光明媚,在桐梓县海校街道东山公园散步,一段段柏油路被树木包围,绿得耀眼透亮,这个曾经光秃秃的山头,成为了市民们倾心的森林氧吧,这里是桐梓县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一角。近年来,桐梓县打出林业发展、资源变现、低碳转型、精准治污“组合拳”,用心擦亮生态底色,用情绘就绿色画卷。

一大早,桐梓县海校街道摩托车志愿服务队队长王晓伟骑上摩托车,载着小喇叭,沿着山路进行宣传,以“接地气”的方式,让森林防火知识深入人心。这样的巡逻王晓伟已坚持了3年,他说:“我们巡逻队一共有30个人,主要是巡河、巡山,大家分片区巡视巡查,守护好这些森林、河流。”

构筑碳库,造林为先。每年春节后,桐梓县机关干部和普通群众都会拿起锄头、铁锹,参与到植树造林中去,为桐梓增绿添彩。据悉,今年截至目前,桐梓县共义务植树1万余株。

2024年,桐梓县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3.98万亩、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退化林修复5万亩,全县范围内栽植山桐子苗木3.1万亩,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天然林管护、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率达100%;设置各级林长共482人,日常参与巡山护林的护林员3225人,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资源变现,用林为魂。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和循环经济原理,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业,积极探索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已变成了群众的“幸福靠山”。

在花秋镇青山村村民付能忠的养鸡地,树林里一只只毛色鲜亮、体型健硕的土鸡正在林子里或悠闲地觅食、或漫步于林间。付能忠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以每斤18元的价格收购跑山鸡,收入预计有2万多元。

截至目前,桐梓全县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08万亩,积极探索林下种植中药材、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产业等,产值达26亿元,带动8万人就业增收。

追“风”逐“日”,“风光”无限。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已成为时代之需。桐梓县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通过页岩气勘探开发、高山风力发电、传统煤炭产业等持续优化能源结构,产业转型“绿色”可期。

据了解,页岩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蕴藏于地球内部页岩层中,主要成分是甲烷。桐梓狮溪区块是贵州省页岩气勘查主要区块之一,预测页岩气地质储量约83亿立方米。目前,桐梓狮溪区块已累计产气约1270万立方米。

在桐梓县连绵起伏的山峰上,风电场正源源不断地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目前,桐梓已建成风电40.3万千瓦,正在建设风电计划装机25万千瓦。

近日,走进桐梓凉风垭一期1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现场,已经并网发电的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高山上,源源不断产生电能。山脚下,一辆装载着主机塔筒的车辆缓慢前行,运往目的地。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92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27万吨,相当于再造林面积16万亩,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也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一环。位于燎原镇的桐梓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通过焚烧生活垃圾发电的环保企业,主要负责该县25个乡镇(街道)的生活垃圾、可燃固体废物等焚烧处理,于2022年实现投产发电,日均接收处置生活垃圾约500吨,发电量约16万度,有效缓解了该县生活垃圾处理难题,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我们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的废弃物,都要经过各个环节及工艺处理后,经监测合格,达标排放。”桐梓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毛艳谈到,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处理垃圾3.42万吨,发电量1538万度。

接下来,桐梓县将不弃微末、久久为功,以绿为底、生态作笔,让绿色成为桐梓最鲜明的底色,让幸福成为桐梓最温暖的旋律。



记者:陆邱珊 桐梓融媒:王琨荣

编辑:王芮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