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那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村那广袤的山水间,就像一个天然的大宝库,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村里的老人们,很多都对这些植物了如指掌。平日里,要是身体有点小毛病,他们就会走进山林,采摘一些合适的植物,煮成水来喝,还真能起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呢。就像另一句俗语说的,“识得农村千百草,何愁药架不生尘”,这农村的植物,可都是宝贝啊。今天,咱就来唠唠一种在农村随处可见,却常常被大家忽视的野草,它看似普通,实则价值非凡,认识它的人把它当成宝贝,不认识的可就真把它当作普通野草了。
这种野草,开着淡黄色的小花,花朵绽放时,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远远望去,它那模样和菊花有几分相似,可它并不是菊花哦。说不定,你在野外散步的时候,就曾和它打过照面,它就是有着独特名字的 “千里光”。
千里光的 “真面目”
千里光,俗名可不少,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等等,都是它的别称。它属于菊科植物,也正因如此,它和我们平日里常见的菊草在外观上较为相似,所以常常被人误认成菊草。
千里光喜欢生长在海拔 50 - 3200 米的地方,森林、灌丛中,都能发现它的身影。它还特别爱攀援在灌木上,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这些地方也都是它的 “栖息地”。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形状呈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它的花序顶生,排列成伞房状;总苞是筒形的,瘦果则是圆柱形,上面有纵沟,还长着一些短毛,冠毛是白色的。它的花果期从秋冬季开始,一直能延续到次年春天呢。
千里光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贵州、四川、湖北、山西、陕西、云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新疆、西藏等诸多地方,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可以说,它是农村一种极为常见又看似普通的野生植物。但你可别被它普通的外表给骗了,它还有着不为人知的 “厉害之处” 呢。
神奇的药用价值
“识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 “识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 的说法,这讲的正是千里光的药用价值。以前在农村,要是有人身上长了冻疮、疥疮等各类疮,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山上寻找千里光。人们把采回来的千里光晾干,有的用来煮水洗澡,让温暖的药水轻轻拂过皮肤,舒缓不适;有的用来泡脚,双脚浸泡在药水里,感受着药效慢慢渗透;还有的用来洗脸,轻轻擦拭,期待着能缓解疮的症状。除了外用,千里光还可以内服。经过这样的处理,还真能缓解疮的生长,甚至有的人坚持使用后,疮真的被治愈了。
“用了千里光,眼睛亮亮光”
民间还有 “用了千里光,眼睛亮亮光” 的说法,其实从它的名字,就能隐隐约约猜到它和眼睛有关。说起千里光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相传,有一位猎户,家里生了两个女儿。可让人发愁的是,两个女儿天生眼睛就有毛病,视力不太好。猎户为了女儿的眼睛,一边忙着打猎维持生计,一边四处打听寻医问药的方法,可找了很多医生,尝试了不少办法,效果都不太明显。有一天,猎户家里来了一位上山采药的老人,老人走到门口,向猎户讨水喝。两人闲聊的时候,老人得知了猎户两个女儿眼睛不好的事情。
老人听后,二话没说,随手就在猎户家附近的草丛里采了一些小黄花,然后认真地吩咐猎户,让他每天用这些黄花煮水,接着让女儿用煮水产生的水汽来熏眼睛。猎户半信半疑,但也只能照做。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奇迹发生了,两个女儿的眼疾竟然慢慢好了,而且视力变得特别好,仿佛能看到 “千里之外”。从那以后,民间就给这种神奇的野草取名为 “千里光”,寓意着它能带来光明。当然啦,这只是一个传说,作用可能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但千里光的药用价值,那可是实实在在不容忽视的。
传统与现代对千里光的认知
在古代,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千里光的价值就已经被人们所知晓,并且在民间广为流传。《本草图经》里就有记载:“千里光与甘草煮作饮服,退热明目。”《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提到:“明目,去星障。煎汤浴疮疡。狗咬以千里膏掺粉霜贴之。治蛇伤。” 从这些古籍记载中,就能看出古人对千里光药用价值的认可。
到了现代医学,对千里光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现。现代医学表明,千里光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内服的时候,它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对感冒发热、泄泻痢疾、毒血症、败血症等病症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帮助。外用的时候,它能发挥解毒、止痒、明目、杀虫、敛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火眼痛、疮疽痈毒、干湿癣疮、皮肤湿疹等症状。
朋友们,你们的家乡有千里光吗?在它开花的季节,不妨到山上采摘一些花回来,泡上一杯清香的花茶。忙碌一天后,喝上一口,说不定能缓解因长时间看手机、电视、电脑而产生的眼睛疲劳呢。要是你想随时都能用到千里光,也可以在家里的盆景里种上一点。扦插的方式就能让它成活,感兴趣的话,不妨动手试试哦。# 千里光 #植物科普 #药用植物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