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深圳市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巍参与此次培训并做专题报告,介绍福田区全域推进教育人工智能经验举措,并从政策、生态等五个维度系统谋划人工智能赋能育人方式变革路径,为构建人工智能时代更加公平、更有温度、更加个性、更高质量的教育新生态提供“福田示范”。本次培训吸引了全国约25万名教育管理者参与。
理念先行,重构教育新范式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福田区提出“人机共生”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形态从传统师生二元结构转向教师、学生与智能技术的三元协同。王巍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聚焦“培养机器无法取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终身学习力、爱的能力、价值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新生态。福田区打破传统应试导向,推动传统讲授模式向跨学科融合、项目探究型学习等自主学习形态转型,探索“人机协同”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沉浸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其核心素养。
系统谋划,构建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治理体系
自从2023年起,福田区以系统性思维谋划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治理体系,2025年出台了《深圳市福田区全域推进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二十五条举措》,获得教育部全国推广,并将配套出台《深圳市福田区教育人工智能应用规范(试行)》,增强人工智能规范意识和行为自觉,构建良性人机协同的治理体系。
福田区还发布了“i福娃”智能教育生态门户,目前已上线40多个经评估的大模型、AI工具、智能体,为学校和师生提供可信的智能应用超市,支持多智能体协作,提供应用场景共享平台,实现智慧共生。
在基层创新方面,福田区启动教育AI“十百千”工程,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应用项目校29所,应用场景116个及应用案例385个,其中应用案例覆盖超过50%学校;同时,教研员带领骨干教师编制《AI可以这样用》电子书,让教师成为学习设计师;通过AI设计发布“游戏化数学”特色成果、开展“超 AI 数学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试点先行,AI赋能大规模个性化学习
在红岭教育集团,福田区探索形成基于知识图谱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智协同学习模式,学生利用大模型支持的知识图谱实现精准定位学习难点,与AI开展多轮次深度对话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助力学生们提升审辨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还延伸至学生健康领域,福田全区42所学校部署AI+体育,学校走廊上、角落里、体育馆放置智能体育设备,同时打造AI+课间微运动、AI+体育课堂,结合每天一节体育课、课间微运动等举措,福田区的体质健康优良率近两年提升了20%,近视率稳步下降。
跨界融合同样是一大亮点,如在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校企共建了18个创新实验室,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像工程师一样创造,像金融专家一样分析,像企业家一样创业”。学生与AI共写科幻小说 ,用AI无障碍阅读专业或英文文献,用AI创作科幻电影预告片,实现了科学探究、科幻创作、科技人文交融共生。
智启未来:教育科技重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图景
近日,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顺利举行,福田中学、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获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来自深大附中福田创新中学的初一学生高尹祺,也在近期斩获了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初中组全国总冠军。
经统计,2024年福田区共有1059项科学教育获得中小学师生科学教育相关奖项,其中科技创新相关赛事多达787项占比高达74.3%。这些获奖涵盖了机器人设计、人工智能应用、航天创新、环保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充分展现了福田区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全面布局。
其中,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通新岭校区、深圳市福田区梅丽小学和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碧海校区位列获奖数量前三,分别获得328项、206项和144项奖励,成为福田区科技教育的领军力量。这些学校通过打造智能化实验室、开展跨学科STEM课程、举办科技创新竞赛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将科幻想象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实践平台。
未来图景: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教育生态
王巍表示,福田区将推出“五个一”工程,每一所学校打造一支科学特色队,一个特色科学馆,一个科学工作室,一个AI应用场景,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个AI学伴。“人工智能不是颠覆,而是教育的进化。”她表示,福田区将坚守教育初心、回归教育真谛——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启迪智慧,构建人工智能时代更加公平、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教育新生态,在智能浪潮中书写教育新篇章,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 “福田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