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阜阳日报】
在阜阳市博物馆二楼展厅,玻璃展柜里闪亮的郢爰金币总能吸引不少游客的目光。“郢”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名称,“爰”是当时的一种货币重量单位。郢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我市临泉、阜南等地均出土过大量郢爰金币。市博物馆珍藏的郢爰金币,为国家一级文物。
阜阳曾经出土多块郢爰金币
1970年5月,阜南县三塔公社胜华大队朱大湾生产队(今颍州区三塔集镇胜华村朱大湾庄)社员在挖河泥时,发现了一些金块。考古工作者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和发掘工作,共出土郢爰25块、金饼17块,总重量1451.5737克。其中有3大块郢爰是完整的,印面向下叠放在一起。3块完整的郢爰外表稍有不同,但整体上均呈束腰翘角,凸背凹面龟壳形,凹面印有阴文篆书“郢爰”二字。
在此之前,临泉鲖城已出土6块郢爰金币。1971年,临泉艾亭也出土了郢爰、陈爰和金饼共计43块。陈爰金币是楚国迁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后铸造的一种有铭文的货币。据说,太和县也曾在上世纪末发现一件郢爰金币。
阜阳市博物馆藏的3块完整郢爰比较罕见,它们每块的重量在263至280克之间,与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天平砝码的一斤相接近。这进一步证明了“爰”为重量单位的说法。
临泉艾亭出土的郢爰与陈爰共存,则有力证明了它们是同时代流通的金币。有关专家研究认为,战国末期,楚国先后迁都于陈、钜阳和寿春。迁都后,部分楚人依然把都城称之为“郢”,因此便有郢爰与陈爰共存的现象。
对研究古代货币具有重要价值
为什么阜阳地区会大范围、多数量地出土郢爰金币呢?
有学者认为,战国末期,楚先后迁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与阜阳是近邻)、钜阳(在今阜阳境内)、寿春(今淮南市寿县,与阜阳也是近邻),这说明阜阳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而楚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黄金产地。《史记·货殖列传》和其他古籍中均有关于楚地产黄金的记载。如《战国策·楚策》云:“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这句话的意思是:黄金、珍珠、犀牛和大象等珍贵物品都是楚国所出产的。《管子·轻重甲》云:“楚有汝汉之黄金。”这句话表明楚国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有专家认为,阜阳地区在战国末期很可能是楚国的铸币地。
此外,古代交通以水运为主,而阜阳地处汝、颍、涡、淮之间,水运之发达、经济之繁荣可想而知。专家认为,阜阳大批郢爰、陈爰和金饼的出土,印证了春秋战国时代确实存在一条从河南方城经上蔡、繁阳至下蔡的商道,即古文献中所说的“夏路”“夏道”。阜阳郢爰金币的出土,反映了当时这一“夏道”沿途商业的繁荣。
郢爰二字极少见于古文献,郢爰金币却在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大量出土。郢爰的含金量在90%以上,质量上好的可达到99%。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钣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使用。阜阳出土的大批郢爰、陈爰金币对研究古代货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记者 李方达/文 庞诚/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