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长6.0%;
......
4月23日,山东公布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全省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
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面对当前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形势,这样的增长态势着实不易。数据背后,可以看到山东的政策给力、发展活力、未来潜力。
看数据。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全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看场景。商超里众多消费者选购手机等3C产品,外贸企业组团赴国外精准对接客户。
增长,离不开政策的发挥作用。
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的形势条件下,政策是影响发展的关键变量。政策及时精准到位,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在山东,政策供给靠前发力,系统全面。从政策清单40条、提振消费20条这些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持,到汽车置换更新、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等一个个具体领域的政策细则接连出台,山东以强力举措扩内需、优结构、增动能、激活力。
大块头的政策文件,如何精准变成服务企业的“阳光雨露”,关乎政策效果,考验着政府的执行力。山东建立“鲁惠通”政策兑现平台,推动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对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实行“一市一策”“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在市场开拓、国际物流、信贷支持等方面问题。
政策有力,还在于“组合拳”有效。山东强化稳外贸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统筹商务、财税、金融、信保等各方资源,充分释放政策“组合拳”集成效应,全力助企纾困。
细读经济数据,可见发展活力。
投资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重大项目建设规模、投入和影响力大,既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具体领域中民间投资保持活跃,一季度增长5.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1.4%。民间投资跑赢大盘,源于预期与信心,更加彰显经济活力。
激活项目建设这个发展的源头活水,山东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牵引。围绕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谋划128个重点项目,推出220个黄河战略重点项目,新启动75个以上乡村振兴省级片区、200个和美乡村建设。
项目建设提速,省出的是真金白银,挣来的是发展机遇,创造的是经济活力。山东召开全省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推进会进行系统安排,提速项目建设。截至3月末,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9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8.5%,超时序进度3.5个百分点;年度拟竣工投产项目已投产996个、新贡献产值909亿元。
一季度“成绩单”重要,原因在于透过数据,既显当前增长之势,又可见未来发展之潜力。
经济结构转型,蕴藏着增长潜力。从山东一季度“成绩单”来看,量的增长是一方面,结构不断优化更值得关注。
从大的产业结构来说,山东一二三产的比例不断优化,二产三产增长都在6%以上。
具体来说,工业经济作为压舱石,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8.2%。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87.8%;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32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4.4%。
当前塑造发展潜力,越来越离不开技术驱动。
从投资方面来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6%。
同时,山东把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抓手。从数据看,一季度山东技改投资中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35.9%,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873个,而且新项目数量明显增多,投资进程持续加快。
更新的技术、更高端的设备,带来的是更高质量的产品供给与市场竞争力。于企业来说,是提质增效。于全省发展来说,则是发展潜力的有效释放。
推动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面对一季度“成绩单”,山东更加坚定了稳增长的信心,提出“持续”用力,引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推动全省消费扩容提质、持续做好稳外贸政策储备。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山东要用足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多动能,赢得更大发展。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