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仅用两三分钟,一头奶牛便完成了“刷脸”投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40:00    

谁能认出一头牛?怎么区分?这个问题曾让新疆的养殖户和保险员伤透脑筋。过去,给奶牛上保险,得四五个壮汉合力把牛按住,在皮下植入芯片做标记,不仅耗时费力,还常常人仰牛翻。如今,保险员只需举起手机“咔嚓”一拍,AI系统就能通过牛脸识别完成投保,这双能认出每头奶牛的“火眼金睛”,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养殖保险的作业方式。

4月3日清晨,新疆福海县养殖户力志刚家的牛棚里,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奶牛正悠闲地咀嚼着草料。保险员站在1米开外,趁着奶牛抬头瞬间,打开手机上的“牛脸识别”APP快速拍照,仅用两三分钟就成功为一头奶牛完成了“刷脸”投保。

回忆起从前给奶牛上保险的情景,力志刚连连摆手:“别提有多麻烦了!得找四五个壮小伙帮忙,把牛按住进行皮下芯片植入后才能完成保险登记。”力志刚家最多时养了100多头牛,上保险要花两三天时间,最让他头疼的是,工作人员在控制牛时经常受伤。

52岁的力志刚20多岁时开始养牛。“过去养牛风险很大,一场病就可能损失惨重。如今给奶牛都买了保险,养殖更安心了。”他说。

养殖户购买的政策性奶牛保险享受政府补贴,每头牛总保费480元,养殖户只需承担96元,保额达8000元。“除了疾病,近几年,被狼和熊袭击致死的牛也纳入了保险范围。”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海县支公司经理殷德生说。

殷德生介绍,目前使用的AI牛脸识别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通过分析牛脸部特征实现精准识别,4年前在福海县试点,去年开始在全疆推广。

殷德生在福海县从事养殖保险工作已经20余年,“早期采用的挂耳标方式易脱落,后来改用皮下芯片,成本高、操作难。遇到脾气暴躁的牛,还存在人员受伤风险,有时还可能导致孕牛受惊流产。”殷德生说,自己腿上的伤疤就是当年给牛投保时留下的。

现在,保险员只需在数米外用手机拍照,随着识别完成的提示音,奶牛就能获得专属“身份证”,并建立保险档案。理赔时,查勘员同样通过“牛脸识别”快速核验,简化了流程。

“以前理赔周期长,植入的芯片随着牛长大还可能找不到。现在5分钟完成识别,赔款3天内到账。”养殖户刘桂明家养了170多头牛,不到半天就完成了投保。

在畜牧业保险中,牛的保险存在单均保费高、保额高、养殖周期长、虚假理赔或重复理赔等情况。这项AI牛脸识别技术,不仅锁定了投保的牛,解决了耳标易脱落、芯片难追踪等问题,还能帮助保险公司建立养殖数据库,分析风险、预测规模,推动畜牧业保险智能化发展。


丨来源新疆日报

丨本期编辑:冯晓敏

丨校读:冯晓敏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

广告热线:0471-6564013 6564046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