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文章网 手机版

49天,雪豹凌小蛰“重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2:18:00    

49天,雪豹凌小蛰“重生”了!

3月4日,巡护员初见它时,它徘徊在死亡边缘;

4月22日,记者见到“凌小蛰”时,它已经可以完成站立、行走和跳跃动作,体重和膘情明显改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4月22日,在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兽医院康复室内,记者看到,“凌小蛰”正活力满满地享受着它重获新生的“小确幸”。

瞧,它刚吃完“盆盆肉”,嘴里还叼着没啃完的羊棒骨,小心翼翼地走到铺满乌拉草的角落,把食物藏进草里,小脑袋左看看右看看,确定“宝贝”藏好了才放心。可还没等它歇口气,头顶的“天窗”就吸引了它的注意。只见它一扭一扭地走到围栏边,后腿一蹬,前爪稳稳地搭上窗沿,小脑袋使劲往外探,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凌小蛰’的体重已经从9.7千克增长到了14.2千克,增幅达到46.4%。”西宁植物园科普宣教与对外交流部负责人齐新章告诉记者。

谁能想到,这只活泼可爱的雪豹幼崽,不久前还徘徊在死亡边缘……

荒野萌豹遇险: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赛

时间回溯到3月4日,在广袤无垠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治多县索加乡,巡护员们像往常一样执行巡逻任务。突然,一只一动不动的雪豹幼崽闯入了他们的视线。这只幼崽的状况让人心疼不已,它四肢僵硬得如同木棍,头颈向后仰成“反弓”状,体温仅有36.3℃,远低于正常雪豹的体温范围。经过初步判断,它疑似高空坠跌,颈胸椎骨折,左后肢还有一道长达9厘米的感染性伤口,再加上长期饥饿,身体极度虚弱,生命危在旦夕。

巡护员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用毛毯轻柔地包裹住它,开启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大家一路马不停蹄,连夜驱车送往西宁。终于,在3月5日14时40分,这只雪豹幼崽顺利抵达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

专家齐聚救护:爱心妙手创造生命奇迹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的专家团队早已严阵以待。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这只幼崽的伤情十分复杂,寰枢椎形成骨痂、胸椎压缩性骨折,还有感染等问题。情况紧急,中心迅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金艺鹏教授团队,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医疗组。他们精心制定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抢救与治疗方案,涵盖了保温、吸氧、营养支持、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抗菌消炎以及调整肝功能等多个关键方面。

网络爱心大汇聚:“云守护”助力萌豹成长

“凌小蛰”所属的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凌氏家族”可是网络上的“明星家族”。按照中心的惯例,被救护的雪豹都以“凌”为姓,寓意冰雪,与雪豹的气质十分契合,名字的第二个字则通常取自被救护时最接近的节气。这只小雪豹在惊蛰前一天被发现,因此取名“凌小蛰”。此前救护“凌霜”“凌寒”等雪豹积累的宝贵经验,也为“凌小蛰”的救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次“凌小蛰”的救治过程全程通过抖音、央视频等平台直播,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雪豹凌小蛰#话题播放量突破数十亿,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有人说:“看着它吃‘盆盆肉’的样子,心都被治愈了。”还有人感动地写道:“被它的坚强深深打动,有这么多关心它的人,凌小蛰一定会好起来的。”大家的每一条留言,都饱含着对“凌小蛰”的深深祝福,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爱心汇聚在一起,陪伴着“凌小蛰”一路成长。

救治迈入新征程:未来可期的萌豹成长路

如今,经过40天的精心救治,“凌小蛰”的救护工作进入了全新的第三阶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选派了18名专家援助凌小蛰医疗组。专家们再次调整救治方案,以保证“凌小蛰”正常发育、促进神经支配能力、改善运动协调能力和提升综合免疫能力为主要目标,期望它能够接近或达到圈养雪豹应具备的各项生理生存指标。

“我第一眼看到‘凌小蛰’,它四肢僵硬身体干瘪,处于濒死状态。时隔一个半月,现在‘凌小蛰’已经可以完成站立、行走和跳跃动作,体重和膘情明显改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逐步恢复正常。”西宁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兽医院负责人赵海龙告诉记者,“凌小蛰”目前已完成驱虫和第一针猫三联疫苗免疫注射。

“凌小蛰”的故事,不仅是一只雪豹的重生传奇,更是青海生态保护工作的生动写照。它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相信在大家的关爱与帮助下,“凌小蛰”一定能茁壮成长,续写属于它的精彩篇章,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希望之星”。




西宁晚报记者:刘瑜

编辑:李彩娟